AIDS Q&A
愛滋Q&A
【專題】關愛之家收容愛滋兒 創立12年不忘初衷

位於文山區的關愛之家,專門收容無處可去的愛滋感染者,每個月光是維持生活所需,就要花上將近800萬元。創辦人楊婕妤成立協會12年以來,從一開始幫助的一位愛滋患者,到現在擴及世界各地,助人無數,期望各界聽見他們的聲音,幫忙募集資源,為這群無家可歸的弱勢愛滋病患,盡一份心力。

 

孩子哭了不外乎肚子餓討奶喝,要不就是尿布濕了不舒服,從小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裡,楊姐就是這裡的超級奶媽。

 

3層樓高的住宅,這裡是關愛之家,孩子們的避風港,主要收容被先生感染愛滋的新住民婦女及愛滋寶寶,或因懷孕、罹病被解僱的外籍女子、無國籍兒童,以及無處可去的成人重症愛滋感染者,成立12年來,楊姐不離不棄,面對社會的壓力,還是堅持做對的事。

 

楊姐在協會扮演總指揮的角色,更是心理諮商師,面對因愛滋死亡的病患家屬,必須賦予勇氣給予最大的安慰。

 

在台灣,目前有100多位孩童及100多名成人愛滋感染者,關愛之家每個月奶粉要喝掉近500罐、尿布近7200片,光生活日常品,一個月就得花掉將近800萬元,面對龐大的開銷,資金永遠不夠,需要幫助的人還在陸續增加中。

 

30歲的印尼籍新住民,住在這裡近半年,和他的1歲女兒長期受楊姐照顧,看著楊姐對大家的付出與包容,心中無限感謝。

 

一進到關愛之家內,除了一堆可愛的孩子,還可以見到義工的身影,每天都會有來自台灣各地的善心人士來到這裡陪孩子玩耍增加互動,讓他們的成長過程裡沒有空白。

 

韓國強是一位愛滋病友,和楊姐有著十幾年的交情,也因為有楊姐的鼓勵,讓他走出黑暗,全心投入關愛之家相關事務,以同理心對待其他的愛滋病友。到現在也到處擔任講師宣導愛滋的正確觀念。

 

照顧愛滋寶寶與愛滋患者的中途之家,從新北、台北、屏東擴及中國大陸、柬埔寨等地,都有收容據點,讓無依的孩子找到溫暖的家。

 

目前協會最大的困難是面對收容處所不是違建就是農地,也因為如此成為協會不能合法立案且得不到政府資金補助的絆腳石。 

 

1997年開始台灣全面採用新的雞尾酒療法,可以改善感染者的治療狀況,死亡率及發病率明顯下降,讓感染者不再那麼恐慌。

 

這裡的孩子依據不同年齡住在不同樓層,對於現階段年齡來說,或許還懵懂無知,不需面臨社會壓力,但總有一天可能會遭受社會的輿論,可望大眾給予他們一些空間,建立正確愛滋觀念,拋開歧視與偏見,接納這群孩子,給他們一個快樂學習的成長環境。

 

新聞出處

相關文章
購物車
Scroll to Top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獲得紅絲帶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