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籍科学家何大一是爱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者,他又成功降低人类爱滋病死亡率,被誉为「鸡尾酒疗法之父」。在近日接受《明报》专访时,何大一断言,即使是下一代的科学家,都无法彻底治愈爱滋病。虽然鸡尾酒疗法已经能够让爱滋病患者有普通人的生命长度,但其体内的爱滋病毒却无法「治愈」,即使是最新潮的「基因疗法」也仍然停留在「科幻小说」阶段。何大一与他的实验室如今转战用「预防」对抗爱滋病,针对爱滋病感染高危人群,研究有效期3个月的长效抗爱滋药。明报记者 陆文 北京报道
早在1990年代,何大一率先提出「鸡尾酒疗法」,使当时等同於判死刑的爱滋病成为一种可长期控制治疗的慢性病。近20年过去,如今全球还有3600万爱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者增长率仍高达6%。
被媒体亲切称为「娃娃脸」的何大一今年63岁,两鬓比从前更多了斑白,面对记者「爱滋病何时能被彻底治愈」的问题,何大一稍显无奈地说:「我已经研究爱滋病30年,但是我这一代科学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下一代都不能。」
因为发明「鸡尾酒疗法」,何大一在199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当年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时代年度风云人物」,之後《时代》的评论认为他「可能是少数几个仍然相信药物能祛除爱滋病毒的人之一」。近20年後的今天,何大一坦承,因为基础科学的限制,彻底治疗爱滋病遥遥无期。
所谓「爱滋病鸡尾酒疗法」,其实就是结合3种或以上的爱滋病药一起使用,抗衡爱滋病毒对单种药物的抗药性,当时据报这种疗法使多国爱滋病死亡率下降20%。何大一告诉记者,随@近年治疗爱滋病药物不断更新,医生配「鸡尾酒」的选择增多,大部分爱滋病患者可以终生服药,享有跟普通人一样的生命长度。话到此处,何大一却摇摇头:「但就是不能根治。」
难根治原因∶未能「瞄准」感染细胞
从科研的角度,为何做不到彻底治愈爱滋病呢?何大一称,关键是还做不到对感染细胞的「瞄准」:爱滋病毒可以跑到人体细胞上,把自己的DNA加到人体细胞的DNA上,只有被感染细胞死掉才能摆脱病毒。然而当药物把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数目减少之後,即使100万细胞里只剩下一个有病毒,如何将这个细胞找出来弄死,而不把其他好的细胞弄死,还需要基础科学方面的突破才能做到。
指基因疗法仍在「科幻小说」阶段
然而,去年3月开始,医学界就不断传出有望彻底治愈爱滋病的传闻,而且都围绕「基因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编辑修改人体内与爱滋病有关的细胞,让爱滋病毒DNA无法在人体内「@陆」,或者使细胞自行识别和攻击爱滋病毒。然而,何大一却指出基因疗法治疗爱滋病,对人类来说还在「科幻小说」的阶段,「以基因疗法对抗爱滋在细胞实验中容易做到,要到病人的身体上还不可能普遍实现,跟爱滋疫苗一样,需要长久的研究工作」。
梁智鸿∶减低感染 全民有责
医管局前主席、爱滋病基金会主席梁智鸿认为,在社会尚未出现一种能预防爱滋病的疫苗,或一种能彻底治愈这种病的药之前,爱滋病就不纯粹是一个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宣传、预防做得好,感染数字不就低吗?所以降低感染爱滋病数字,不止是医生、科研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中国男同志感染率高美国10倍
何大一调查发现,当今中国传播最快的爱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是男男同性恋之间,每年这一人群中都有6%至10%的人新感染爱滋病毒,感染率是美国的10倍,他形容「很可怕」。他计划在中国男同志群体中推广他新研究抗爱滋病毒长效药的临@试验,有内地NGO人士表示欢迎。
「现在国内最严重的爱滋病病毒传染途径是男男同性性交,这个传播速度快得惊人,政府必须马上采取措施。」根据何大一的计算,内地每年每100个健康的男同性恋者,到次年会有6至10人新感染病毒,这个速度是美国的10倍。
何大一再以香港2014年第四季度数字为例,经同性性接触感染者占总数一半,「很明显,预防爱滋病的信息并没能成功传入这个高危人群里面」。2013年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委托香港中文大学针对「男男性接触」的一项调查显示,安全套使用率仅为60%至80%之间,与男性性工作者肛交时更不到60%。
去年何大一所在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爱滋病研究中心研发出一种长期抗爱滋病毒的药物,通过肌肉注射,有效期3个月,至今暂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何大一解释,这不是「疫苗」,疫苗是激发人体产生抗体,但他的新药只是抗感染。然而,该款新药还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何大一说:「我们想来中国做第三期临@试验,希望能找到1200位男同志做为期两年的观察。想要他们积极参与,首先是要让中国的男同群体明白,他们确实面临巨大风险,很容易感染爱滋病毒。」
总部在广州的中国「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阿强形容新药是「福音」,相信会有很多人愿意参与试验。但他亦指,预防爱滋的关键还是改善社会歧视∶「只有真正让男同志觉得被社会尊重,重新获得作为人的价值感,才能重拾他们对自己生命的重视。现实环境的压力让很多男同志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又如何跟他们谈预防爱滋、带套、用长期预防药的事呢?」现今全球每年大概有230万人新感染爱滋病,其中美国5万人,中国约8万人。根据国家卫计委的计算,全国爱滋病患者中,经由男男性接触感染的占到约四分之一,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省就占到51%,在一些北方城市如北京、哈尔滨、长春等则超过80%。
港难自保 梁智鸿∶两地需合作宣传
审视香港情@,从1984年有数据纪录开始,新感染爱滋病病毒的个案呈上升趋势(见表)。何大一认为,香港爱滋病的情@算是保持相对稳定,应加强在男男同性恋这种高危人群的宣传。医管局前主席、香港爱滋病基金会主席梁智鸿则认为,香港抗爱滋病工作不能只是明哲保身,更要加强与内地合作,去内地推广宣传教育。
港个案逐年升 但相对稳定
何大一指出,香港每年新感染爱滋病病毒的个案数字,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相对於全球其他国家地区保持稳定,但是每年个案数字理应下降。梁智鸿认为,香港由於早在1980年代已经开始重视爱滋病问题,多年来增长数字不特别高,但现在最大问题则来自於内地,「我们愈来愈多跟国内的交流频密,如果国内这方面做得不足够,我们香港也会唇寒齿亡,所以除了香港做好之外,我们多年预防教育的经验还要在国内推广」。
梁又指出,香港爱滋病工作是经过好几个阶段发展,最初80年代是用一个「恐吓」的方式:「爱滋病会死」,虽然事实如此,但是让社会人们对爱滋病有一种恐惧,面对爱滋病人的时候总想@「会不会传染给我」。所以现阶段社会要做的首先是反歧视,爱滋病不是握个手、同@吃餐饭、同坐一张@就会感染的,要体液、针筒、母婴才会传染。「现在是适当的教育和预防,更要反歧视,爱滋病感染者和一个普通的长期患病者没有分别。你愈歧视,患者愈不敢表明身分去就医,那麽在社会上传染的机会就愈大。」
研鸡尾酒疗法成名
何大一1952年生於台湾台中,祖籍江西,12岁随父母移民美国洛杉矶。1981年在医院实习时,接触到全世界最早发现的一批爱滋病患,也让他成为最早认识到爱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在此基础上,他和同事致力研究组合几种不同药物的联合抗病毒疗法,1996年面市後,被传媒称为「鸡尾酒疗法」,因此声名大振。
成名之後的何大一转而关注华人社会爱滋病问题,但在台湾评估生产爱滋病药物的时候,被卷入2012年选举中涉及蔡英文的「宇昌案」,令他从此对台湾政府失望;而他在中国成功推广非专利爱滋病药,降低了治疗成本,在云南的母婴传播阻断工作亦获得了当地NGO和政府的支持。何大一本月初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发的「影响世界华人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