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Q&A
愛滋Q&A
亞太病例成長最快之地!台灣紀錄片揭密菲律賓HIV感染者處境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12/1為世界愛滋日,今年適逢31週年,主題訂為「Know Your Status愛無異,篩反應」。據估計,目前全球約有36,900,000人帶有愛滋病毒,亞太地區中,以菲律賓的病例成長率最高。GagaOOLala原創紀錄片影集《酷兒亞洲-菲律賓》,在世界愛滋日前夕推出第二集《陽性+的正能量》,由現居馬尼拉的強森Johnson(化名)和羅傑賽爾‧蒙頓Rogeselle B. Monton,娓娓道來HIV+確診後的心情轉折。

 

影片中記錄強森在今年1月因為急性肺炎入院治療,後確診為HIV帶原者,提起和男友藍姆(Ram)進行篩檢的那一日,強森還是難掩激動,當時已和藍姆穩定交往的強森對自己感染HIV震驚不已,甚至因此有過尋短的念頭。幸而藍姆不離不棄,緊握他手告訴他:「沒關係,我會陪你一起走下去。」強森目前在男友陪伴下,持續接受治療,兩人未來還打算共組家庭,攜手一輩子。

 

 

 

在菲律賓每天有超過10人確診感染HIV,但實際染病數目則遠高於此,因為缺乏對愛滋病的醫學常識,許多菲律賓人認為一旦愛滋篩檢結果呈陽性, 就如同提前被判死刑,因此拒絕定期篩檢。羅傑賽爾在2015年開始接受治療,現擔任紅絲帶中心志工,在機構和社區中心提供篩檢服務,希望透過「正視、預防、治療、照護」四階段,蛻去愛滋患者被社會冠上的惡名。

 

因此,羅傑賽爾從不諱言自己的過往:「可能2011年左右就感染了吧 !我一直都有定期篩檢,因為我知道自己是高危險群。」宣告自己是HIV陽性彷彿二次出櫃,尤其是在菲律賓這樣的一個天主教國家,但對於羅傑賽爾而言,這是必經過程,也是給身邊所有人一個愛自己的完整機會。

 

 

 

因為無知和誤解所造成的恐懼,愛滋病經常被與「男同志」和「雜交」劃上等號,感染者因社會的歧視與汙名,延誤篩檢及就醫的案例屢見不鮮。事實上在亞太和中西非地區,染病者多為異性戀,愛滋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可以透過藥物治療降低血液中的病毒量,回歸正常的免疫系統。在檢測不出任何病毒的狀態下,並無帶原風險,生活和預期壽命也和常人無異。

 

即使病毒不分異同,自1981年發現愛滋首例開始,LGBTQ族群便長期壟罩在HIV+的陰影之中。,2018年的今日,愛滋早已不再是絕症,但感染者卻從未真正擺脫「淫亂、敗德、濫交」等標籤, GagaOOLala希望藉由影像的力量,開啟與社會的和平對話。《酷兒亞洲-菲律賓》第二集《陽性+的正能量》自11/30起可於GagaOOLala影音平台免費觀看。

 

新聞出處

相關文章
購物車
Scroll to Top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獲得紅絲帶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