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咪咪!」一張張東南亞面孔的孩子們,稚嫩聲音此起彼落喊著類似「媽咪」的「咪咪」名字。「誰要去公園?要去的要乖喔!」被孩子們開心圍繞的楊婕妤,像媽咪般溫柔地回應著。
創辦關愛基金會 35年不停付出
關愛基金會創辦人楊婕妤,35年前從照顧第一位愛滋病患開始,到收容愛滋寶寶,而今在藥物的發展下,台灣愛滋寶寶早已「+0」,她持續將觸角擴及照顧失聯移工與寶寶,有如這些孩子們在台灣時的「臨時媽咪」,「我現在都可以在這裡幫忙接生了。」一句話道出她多年來的付出。
當台灣社會對愛滋病、非法移工議題還處於不了解,甚至排斥的氛圍時,楊婕妤力抗社會異樣的眼光,打開大門接納照顧這群被社會遺忘的邊緣人。
「我原本以為只會照顧一、兩個人,心想一雙碗筷難不倒我,沒想到是上千人。」35年來,她陸續照顧了台灣20多名愛滋寶寶、大陸及柬埔寨500名到600名愛滋寶寶、800名失聯移工寶寶,以及落難外籍人士超過一千人,他們得到關愛基金會提供的屋簷、床鋪、棉被、食物和水,得以暫歇一下腳步,繼續邁向接下來的人生。
回想過去的日子,楊婕妤說,當時社會對愛滋寶寶的接受度極低,根本毫無捐款可言,撐得苦哈哈,直到她獲得第16屆醫療奉獻獎,甚至在領獎後一個月發生「奶粉事件」,再加上社會對愛滋及移工的逐漸理解,楊婕妤和這些孩子們才漸漸熬過苦日子。
愛滋預防性投藥 病毒漸漸消失
照顧愛滋病患及寶寶,讓楊婕妤遭受許多壓力,不過,隨著愛滋治療藥物的發展,包括愛滋媽媽在孕期6到7個月的預防性投藥,以及新生兒的預防性投藥,近10年來,台灣幾乎沒有愛滋寶寶的誕生。
「藥物對愛滋病的改變,百分之百的重要!」楊婕妤見證愛滋病演變的歷史,她認為,愛滋病毒將漸漸消失,期盼全世界再過5至10年,不會再有愛滋新病例的出現。
只不過,楊婕妤當初為了照顧愛滋病人與愛滋寶寶,承受外界不理解的壓力,時光流轉經過數十年,「現在電視每天報導新冠肺炎案例CT值多高、是否PCR檢測陽性、某案例是防疫破口……這似乎讓愛滋病漂白了。」她解釋,同樣是傳染病,新冠肺炎的傳染力非常快速,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經過長久的宣導,不少人也明白,愛滋病是經過血液接觸、親密性行為傳染。由此可證,民眾對傳染病的知識愈充足,也愈能理解愛滋病毒不可怕。
為被遺忘者奔走 同理心是解藥
新的疫病什麼時候會來?人類無法控制。楊婕妤認為,人們應該摒除歧視,以同理心去對待不同的疾病或疫病。不論是照顧愛滋寶寶或失聯移工的寶寶,楊婕妤總是走在社會之前,伸出援手,卻也飽受質疑,為何收容非法移工媽媽及寶寶?然而,她的信念是:「不管外界想法如何,基於人道及助人的角度,並沒有非法或合法的問題」。
楊婕妤坦言,不僅非法移工,有愈來愈多合法移工準媽媽也會找上門,因為她們懷孕後,非常擔心被雇主以各種理由遣送回國,所以乾脆跑掉或躲起來。然而她倡議的是,不論本國或外籍勞工,均應享有和一般人平等的生育權益,甚至他們的孩子在照顧或醫療上有急需時,更應給予協助。
對於這些來台後淪為弱勢族群的朋友,楊婕妤指出,所有的外籍人士均是為台灣奉獻,以看護工來說,台灣如果沒有外籍看護,如何穩定這麼多的台灣家庭?他們確實是安定台灣社會很重要的力量。正因如此,不論他們遭遇任何問題,我們有責任及義務協助解決,尤其很多的失聯移工仍在不同角落替台灣付出勞力,政府相關單位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如何讓他們合法化。
多年來,楊婕妤沒有停下腳步,持續為這些被遺忘的人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