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Q&A
愛滋Q&A
已經2018年了,還在以為愛滋病是絕症?

 

文︰何冠雄(倡議及社群研究經理)

第22屆國際愛滋病會議於7月下旬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順利落幕,會上提出多項嶄新的愛滋病治療以及預防的研究成果。雖然距離成功研發治癒愛滋病的藥物仍有一段距離,但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一代又一代控制愛滋病病毒、甚至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的藥物。

可惜相對藥物的發展,香港普羅大眾對愛滋病的觀感卻依然停留在90年代初,人們還有以下的迷思:愛滋病是絕症?愛滋病是死亡金字塔?愛滋病是人生末路?其實這些想法只是當年政府恐嚇式宣傳的後遺症,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愛滋病。

愛滋病可透過藥物控制、減低風險

首先,愛滋病是長期病患,可以透過藥物控制,感染者預期壽命與非感染者無異。1995年起「雞尾酒」治療方法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成功改良抗愛滋病病毒藥物,只要透過每日服藥(每日一至兩粒)便可以有效降低病毒數量。而且經過多年對藥物的研究,新的藥物比舊的更為有效,副作用亦大幅減少。再者,香港身份證持有人得到政府藥費補貼,首次門診為港元100,其後為每次港元60,每一種藥物為港元10,最多發三個月的用量,一年醫療費亦不過千元,因此感染愛滋病絕不是窮途末路。

 

另外,愛滋病現時是可以透過藥物減低風險。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是一種使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減低非感染者在高風險的環境下——例如沒有使用保險套的陰道交或肛交——感染愛滋病病毒的預防措施。不同國家的研究均顯示,正確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能夠有效預防愛滋病病毒,減低感染愛滋病病毒風險達92%。

有鑒於投藥有效性的證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均視暴露前預防性投藥為一種預防愛滋病感染的重要額外措施。可惜,在香港暴露前預防性投藥的資訊並不流通,令不少人士白白錯失保護自己的機會。

需要阻隔的,只是愛滋病病毒

除此之外,功能性治癒(Functional Cure)亦是我們必要認識和理解的。感染者只要持續服藥,其體內的病毒量會持續下降,更可下跌至檢測不到的水平(即每毫升血病毒量少於200,相比之下,發病時每毫升血病毒量可超越10萬)。當感染者體內病毒量下跌至不能檢測的水平時,病毒感染的風險亦會大大減低。由此可見,只要接受治療愛滋病病毒完全可以被藥物控制。

雖然愛滋病治療藥物屢有突破,但是社會對於感染者的歧視依然揮之不去。感染者身上依然背負不少負面標籤:傷風敗德、道德淪亡等。這些負面標籤不但無助減緩愛滋病病毒漫延,而且往往令感染者怯於求診,甚至令他們自尋短見,白白犧牲。

 

 

我們應該反思,當B型肝炎與愛滋病感染途徑一模一樣的時候,為什麼選擇去歧視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我們的恐懼是因爲不認識、不了解,我們更加要了解事實真相。因為我們需要阻隔的只是愛滋病病毒,而不是感染者。

 

文章出處

相關文章
猴痘疫情蔓延 維州數百人感染

維州衛生廳針對猴痘(mpox)疫情發出警告,今年患者較兩年前顯著增加,目前已記錄了300多個病例,近30人住院。 維州衛

購物車
Scroll to Top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獲得紅絲帶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