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感染者而言,雖然「U=U」並不代表可完全根治愛滋病,但研究指出,感染者只要及時服藥,其病毒水平可以有效壓抑,感染他人的機會微乎其微。
文︰「關懷愛滋」倡議及研究部
近日愛滋病治療取得突破!有一名來自英國倫敦、於2003年確診感染愛滋病病毒的男子,在2016年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來治療癌症,並繼續接受抗愛滋病病毒治療。移植骨髓幹細胞後近三年,他停用抗愛滋病病毒的藥物治療超過18個月,在檢測時,其體內偵測不到愛滋病病毒。他有可能是繼2007年一名美國人在德國接受類似移植後,成為第二位完全清除體內愛滋病病毒的病人,現階段屬「功能上治癒」的個案。[1]
現階段未能百分百肯定「愛滋病得到完全根治」的訊息,但這個成功的案例確實為治癒愛滋病向前了一步。隨著醫學技術進步,愛滋病藥物可有效抑制感染者的愛滋病病毒至不能偵測水平,讓感染者的身體狀況回復。
測不出就傳不到
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亦於2018年7月發出文件〈Undetectable = untransmittable — Public health and HIV viral load suppression〉[2],當中帶出只要愛滋病感染者持續服用合適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病毒數量下跌到不可檢測水平,即控制病毒數量少於50 copies/ml,便可在性接觸中達致零傳播愛滋病病毒風險的訊息。大家稱這個訊息為「U=U」(「不可檢測=不能傳播」)。雖然每個地區的疾管署對這個訊息各有不同標準,但現時超過五百個不同地區就「U=U」簽署共識聲明,可見訊息獲得國際認同。
對感染者而言,雖然「U=U」並不代表可完全根治愛滋病,但研究指出,感染者只要及時服藥,其病毒水平可以有效壓抑,感染他人的機會微乎其微。「U=U」更希望大眾能打破對愛滋病的落伍觀念,消除誤解與污名讓公眾知道感染者不是洪水猛獸,而只是長期病患者而已。
其他預防方法
不過,除了上述方法外,我們還可做什麼呢?
在香港,較普遍的預防方法的確是正確及持續使用保險套。除了保險套外,《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多年來都提倡以「綜合形式預防」愛滋病病毒,它是一系列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當中有生物及醫學干預 (Biomedical)、行為干預(behavioural)、結構干預(structural)等,裡面內容包括定期進行愛滋病病毒測試、正確持續使用保險套、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P)、「不可檢測=不能傳播」以及正確的預防知識。這不但預防愛滋病病毒,也可預防其他性病。「關懷愛滋」建議所有高風險社群人士採取至少兩項或以上的預防措施,才可以有效預防愛滋病病毒感染。
與香港鄰近的台灣,「綜合形式預防」的推行情況又如何呢?由2016年至今,台灣政府已先後兩次推出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項目,並於2018年5月更新PrEP使用指引,把PrEP 納入公共衛生的範疇。而台灣亦有多處提供自我檢測的售賣機,而「自我檢測」亦於去年12月推出,加上台灣法例規定所有學校均須推行性教育,可見台灣已經透過不同實証為本及「綜合形式預防」進行愛滋病預防干預,致力於2020年達致《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的「90-90-90」目標[4]——即90%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90%了解自己狀況的人得到適切治療以及90%得到治療的人能有效抑制體內的病毒。
反觀香港,一些有效從行為、結構上干預的愛滋病預防方法依然停留在研究階段,而未在公共衛生範疇推行,這一點實在令人擔心香港錯失了及早干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