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談人:
林啟銘/露德協會社會教育專員
文章整理:何睿平 助理
文章校對:林啟銘 社會教育專員
當性別與疾病交織,女性愛滋感染者的社會處境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全台愛滋感染者中,女性約佔5%,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截至111年9月30號為止,仍有1,610位女性愛滋感染者的權益需要受到關注。不管是肩負照顧者角色沒有辦法參加社群聚會,或是擔心受到歧視而不敢對外尋求協助,愛滋婦女的身心壓力不斷在負向循環提升,也逐漸加深心中的內化汙名。
年輕的女性感染者,因為難以告知伴侶疾病身分,僅能選擇忽視內在對於追求親密關係或育有子女的渴望,或是在進入婚姻關係後,委曲求全地配合願意接納自己感染身分的伴侶。
處於「夾心世代」的女性感染者,如同夾心餅乾同時面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處境。儘管隨著年齡增長,身體退化過程中也逐漸感到不適,卻礙於旋轉的陀螺一刻也不得閒,無法停下來好好觀照自我的身心。
老年世代的女性感染者,大多面臨生理機能退化、親友離開人世,與社會產生疏離等各式處境。甚至,有早年感染後便選擇獨居的女性長者,如今也開始擔心老後無人照顧、離開人世後無人安排後事等情況。
儘管愛滋婦女面臨許多困境,卻因著支持系統薄弱、資源有限,導致較少機會被看見。為此,露德協會特別製作「妳最珍貴,讓嬡綻放」系列節目,讓更多人看見女性的聲音。
與姐姐們談心小祕笈
至1997年創立協會以來,露德不斷關照女性愛滋感染者的需求。今年更在台北同心扶輪社及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款的支持下,開始舉辦專屬於女性愛滋感染者的每月定期團體。
回觀培力計畫的執行,擔任主責的啟銘有感而發的說:「直到投入女性感染者服務後,才驚覺原來自己也帶著些微的刻板印象在與她們互動。」舉例來說,工作時會不小心將女性愛滋感染者視為脆弱、容易受傷的角色,因此在調查感染年資、傳染途徑等基本資料時,容易出現猶疑、不敢問的情形。
當然,有時候也會遇到工作者想交流,但成員卻不願多談的情況。對此,社工們也調整工作方法,捨棄原先安排於特定時間交流的想法,改利用午餐時間與大家閒話家常,關心彼此近況的同時,也聆聽每位成員過往的故事。
啟銘說:「當我們拿著便當坐在一旁,以『孫仔』的態度聽著她們說故事時,才有機會走進大姊們的內心。」主持人大米感同身受的說,女性在社會上的確時常感受到正在被評價,因此總選擇掩蓋內在真實感受來避免受到外界指責。而為了走進對方的心中,社工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其相處,在信任基礎上解開日積月累的心鎖。
(前北榮愛滋個案管理師黃蒂,帶領女性愛滋感染者檢視自我的生理健康狀況。圖/台灣露德協會提供。)
讓花瓣綻放的課程規劃
2022年,露德將每年舉辦一次的女性培力營,擴展至每月舉辦一次聚會。在課程設計上,因著成員長期面對外界歧視眼光,導致較為嚴重的內化汙名特性,社工並非單刀直入地談論愛滋議題,而是先選擇舉辦符合成員需求的主題課程。例如長照2.0資源分享、飲食與營養、藝術治療工作坊等,陪著女性愛滋感染者在生活中學習自我照護的方法,而多元性別講堂則是中午用餐時所討論出的課程主題,部分年紀較高的女性愛滋感染者因為不了解多元性別的意涵,所以主動詢問社工是否能舉辦一場相關講座,並在課程後興奮地說「我想參加遊行!」
(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曾智偉社工組長,透過簡單易懂的方式與高齡女性愛滋感染者分享多元性別概念。圖/台灣露德協會提供)
愛滋社群齊心辦理愛滋婦女培力課程
節目中也特別邀請,在愛滋婦女議題上投入相當精力的蔡春美老師分享。她提到全台的女性愛滋感染者僅佔總感染者人數的5%,人數不多的情況,使得國家在擬定公共衛生政策時較容易被忽略。雖然疾病管制署在孕婦產檢項目中有納入愛滋病篩檢,但在女性性健康、女性愛滋感染者議題上仍有許多發展、待討論的空間。
2021年,露德與關愛基金會也在外籍藝術家J Triangular 的邀請下,一同舉辦了《The Women’s Video Support Project女性錄像互助計畫》,讓女性感染者錄下感染後的生命樣貌,期許有機會讓更多人關注女性愛滋議題。三位女性成員的作品,最終集合成名為《Hope Drops滴水希望》的影像,於當年度12/01世界愛滋日在全球百大美術館展出。
◆觀看影片|
啟銘說,一般人在觀看《滴水希望》時容易有害怕、恐懼、焦慮的不適感。因為女性感染者擔心身分曝光,特別請藝術家加了一層又一層的濾鏡,使得整個影像畫面變得非常沉重。雖然最終影片少了初版時的溫馨感,卻也如實呈現女性愛滋感染者當下的需求-透過刻意地遮蔽,隱藏內在恐懼。對此,啟銘也期許觀影者不僅看見社會愛滋汙名對感染者所造成的影響,也能從中感受到女性感染者面對身分曝光所帶來的畏懼時的勇氣,並期許大家透過微小的行動,讓更多人關注5%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