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 年 6 月 9 日 作者:陳 韋彤
新北市板橋區的私立幼兒園爆出中班老師為了方便管教,餵幼幼班、小班幼兒藥物,後來共有 28 名學童前往檢驗,目前初步結果出爐,有 8 名幼童體內驗出「巴比妥」成分。巴比妥屬於管制藥物,更被列為「第三級毒品」,長期服用不只成癮,還可能危害生命。
事件發生後,受害幼童的家長們組成「板橋區餵毒幼兒園-受害者聯盟」,家長自述,孩子就讀期間性格大變,易怒且出現自殘行為(扯髮、捶捏打自己),幾乎每晚做惡夢大哭大叫;另一位家長也說,下課接孩子回家後,孩子總會突然暴怒,當時還開玩笑認為是「下課變綠巨人浩克」,只是正常發展階段會出現的情緒。
巴比妥是什麼?現在用途是治療癲癇
目前有 8 名幼生體內驗出「巴比妥」成分。巴比妥酸鹽類(Barbiturates)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臨床上用於治療失眠、鎮靜、誘導麻醉及癲癇等,同時因不同種類的巴比妥有不同的外觀,因此也俗稱紅中或青發。現在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與第三級毒品。
巴比妥過去的確曾經作為安眠藥使用,是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的安眠鎮靜劑。但其安全性較低,易產生生理依賴性、成癮風險高,因此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指出,現在巴比妥幾乎不會作為安眠藥使用,如今是用於年紀較小患者的癲癇治療。
巴比妥有哪些危害、風險?
巴比妥無論是只有短期服用,或是長期服用都會有嚴重影響。兒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歐良修,在立委王婉諭舉辦的記者會上表示,短期使用會造成嗜睡、精神恍惚、反常性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腸胃不適等症狀。
而長期使用也可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嗜睡、記憶力和判斷力減退等情形。更嚴重的是,巴比妥有「耐受性」與「依賴性」的特性,也就是容易成癮,代表用藥量只會越來越多。
另外,單次服用過量,也容易造成嗜睡、意識不清、昏迷、眼球顫動、運動失調、低血壓、呼吸抑制等嚴重症狀,甚至致死。後遺症包括長期嗜睡、影響學習甚至智力發展。
巴比妥停藥後會發生什麼事?
由於巴比妥有成癮風險,因此一旦停用就可能出現戒斷症狀,包括變得情緒不穩定、暴躁、坐立不安,嚴重出現譫妄的狀況(有幻覺或精神錯亂),甚至浮現自殘自傷的想法。
服用巴比妥的後遺症包括長期嗜睡、影響學習甚至智力發展。
巴比妥成癮如何治療?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戒斷症狀,最佳選擇是住院治療。李敏駿強調,孩子若較難安撫,家長也很難自己照顧,有時意外就容易發生在這時候。因此送往醫院,由專人照顧,應付他們的戒斷反應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治療多久才能痊癒,並沒有正確的答案,預後仍會因個人狀況的不同而產生差異。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也曾建議,未來幾個月都需帶孩子到小兒科門診追蹤,以觀察孩子是否有後遺症。不過以現有資料看,受害孩子不需要藥物治療,只要不再讓孩子接觸藥物即可。
巴比妥如何檢驗?
顏宗海曾說明,若成人吸收到巴比妥成分,大約約 3 天就能夠代謝完成,代表 3 天後就不容易檢驗到該成分;若是在幼童身上長期使用,可能超過 3 天都可以驗出藥物反應,因為幼兒器官發育尚未完成,代謝藥物可能需要更久。另外透過頭髮檢驗的話,毛髮檢體至少 3 個月內都可驗出藥物反應,但得要國內少數特定實驗室才可檢驗。
新北市幼兒園餵藥案進度?
目前已經有 28 名學童前往檢驗,初步結果出爐,有 8 名幼童體內驗出「巴比妥」成分,其中1人檢驗出的結果濃度超標,超過 200 ppm,其餘 7 人濃度則低於 20 ppm。數值超標的幼兒家中有長輩服用巴比妥藥物,因此是否有交叉感染的疑慮仍待了解。
另外檢調部分,新北地檢署 8 日通知彭姓園長、徐姓、王姓、何姓及林姓老師等 5 名被告到案說明。昨天另有 3 名老師,因要照顧上課幼童,9 日一早也主動前往海山警分局接受警方約談,相關案情則仍待調查釐清。
對於家長與幼兒後續治療與追蹤,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指出,針對幼兒後續檢查、治療,衛福部決定以單一窗口服務,免費協助相關事件幼兒與家長在檢驗、後續追蹤與治療的需求。若有些兒童有行為變化,心理方面輔導也可轉介,只要撥打協助專線(02-22765566 轉 2536)即可。
目前針對幼兒園也已作出裁定,以違反《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為由,新北教育局宣布,6 月 12 日起廢止私立幼兒園的設立許可,並裁處最高罰鍰 15 萬元。其他幼兒也正在媒合他校安置,目前已有部份幼生轉園就讀,剩餘幼生家長仍在決定。若後續安置有任何問題,家長亦可撥打教育局 24 小時專線電話(02-29560885)尋求協助。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
參考資料:王婉諭 FACEBOOK、法務部
轉發自Heho健康網:https://heho.com.tw/archives/28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