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Q&A
愛滋Q&A
污名是助長愛滋罪魁禍首(柯乃熒)

行政院賴院長9月22日接見「第27屆醫療奉獻獎」得獎人時表示:台灣由針頭傳遞的愛滋病大大降低,所以現在愛滋病主要來源已不是針筒引起,而是男男同性戀之間所引起。隨後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澄清並為賴院長緩頰,澄清賴院長說法是指「不安全性行為」,表達歉意,並重申賴院長支持婚姻平權的立場。賴院長的說法,引爆網路一連串爭議。

 

斷章取義深化誤解

根據台灣疾病管制署的統計,截至2017年9月1日,台灣本國籍愛滋感染者3萬5213名,每年愛滋新增個案約2200到2300例,超過9成(92.6%)是因為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其中包含異性間不安全性行為(10.3%)及男男間不安全性行為(82.4%),剩下包括公用針具以及母子垂直感染。不只是台灣,不安全性行為是全球感染愛滋病毒的主要途徑,全球靜脈注射藥癮族群因為針具交換計劃及美沙冬替代治療快速有效地控制愛滋疫情,然而性病與愛滋防治,只能關起門私下做,卻無法拿到檯面公開談論而雪上加霜。 

從護家盟、滿天星、反毒陣到風向新聞,透過臉書、LINE在網路污名攻擊疾病管制署的防疫醫師、污衊及扭曲從事愛滋病及性病防治的感染科醫師、精神科醫師、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的課程及專業,上法院控告老師在課堂講述正確使用保險套的方法,污名化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為約砲丸,要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撤除在高雄捷運推展的PrEP文宣,懶僕人代言圖像被醜化為性器官,最近甚至連愛滋感染者現身說法的課程都被惡意栽贓為性騷擾,這一連串反愛滋防治的負向污衊的攻擊,捕風捉影、斷章取義、似是而非的文宣,讓疾管署每日疲於奔命發新聞稿澄清說明,而帶來負向的效果是以訛傳訛深化民眾對於愛滋的誤解及污名、分裂宗教團體及與愛滋防治團體的對立,亞洲第一首推的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公衛政策被迫喊停,唾液自我篩檢的推廣計劃被質疑。污名愛滋防治才是惡化愛滋疫情的罪魁禍首。 

 

應推廣預防性投藥

我們需要的是行政院及衛福部將愛滋防治的重點放在危險性行為,將資源灌注在愛滋防治、教育與治療。台灣需要的愛滋防治方向為2017年世界愛滋病會議提出的ABCD:Awareness加強民眾對於愛滋的警覺,Breaking down stigma阻斷愛滋污名與歧視,Condom, circumcision, and community推廣保險套、割包皮及社區共同參與,Drugs like PrEP and Treatment as Prevention推廣暴露愛滋前預防性投藥(PrEP)擴大愛滋病毒治療來降低社區傳染。 

 

成大醫學院護理系教授 

 

新聞出處

相關文章
購物車
Scroll to Top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獲得紅絲帶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