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的研究以活體內實驗證據證實了黑猩猩所攜帶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也能夠感染人類細胞。
雖然還尚未了解確切原因,但目前科學家推測 SIV 病毒可能是經由皮膚上的割傷或是咬傷接觸到黑猩猩的血液,進而由指尖、前臂或腳部進入到人體。一般認為,第一個受到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人類,可能是在 1990 年代初期靠近西非雨林的區域販賣野生動物肉的商人或獵人,病毒學家們認為這可能就是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俗稱愛滋病毒)的來源。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研究團隊最新的活體內(in vivo)研究結果證實了黑猩猩所攜帶的 SIV 病毒能夠感染人類。這項研究發表於科學期刊 Journal of Virology。他們所研究的病毒包含了造成全球性 HIV 病毒流行的 HIV-1 M 病毒株的前身 SIV 病毒,以及只在喀麥隆居民身上所找到的 HIV 病毒的前身 SIV 病毒。
研究發現,這兩種 HIV 病毒株的 SIV 祖先原本無法在人類身上找到,但是將人類細胞反覆暴露接觸這些病毒之後,這些 SIV 病毒還是能夠感染人類細胞。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 Qingsheng Li 是內布拉斯加病毒中心成員,同時也是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生命科學助理教授。他表示,明明在人體內找不到的 SIV 病毒竟然還是能夠感染人類,並造成類似 HIV 病毒感染的現象。令人驚訝的是,這些 SIV 病毒不但真的能夠感染人類,還能夠在人類細胞內大量的複製。
傳染病威脅人類生命安全
為了要找出人類為什麼只會被特定品系的 HIV 病毒感染,而不會被其他品系的病毒感染,Li 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將實驗小鼠植入人類組織和幹細胞,使人類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細胞能夠在小鼠體內大量生長,之後再將低劑量的 4 種病毒分別注射接種至各組實驗小鼠體內。
研究結果顯示,科學家原先認為是 HIV-1 M 病毒株前身的 SIV 病毒株,和喀麥隆特有 HIV 病毒的 SIV 祖先這兩種 SIV 病毒,比另外兩種在人類身上找不到的病毒還要更容易感染實驗小鼠。研究團隊推測這樣的現象,是由於人類身上找不到的那兩種病毒的基因組成和 HIV-1 M 較為不同,但和喀麥隆特有 HIV 病毒的 SIV 祖先較近,有比較多的相似基因。
Li 的研究團隊在這項研究中也和弗雷德里克國家癌症研究室合作,他們發現了這些不同的病毒品系之間的確有些差別,也就是說不同品系病毒的跨物種傳染能力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找到了 SIV 病毒突破感染人類的障礙所進行的突變,證實了科學家一直以來的猜想。
Li 和身為這項研究第一作者的生命科學博士生 Zhe Yuan 認為,最近爆發的茲卡病毒感染就顯示出提早檢驗病毒是否能夠從其他動物轉而感染人類的重要性,因為茲卡病毒其實早在 1947 年就被發現存在於猴子體內,之後一直沒有引起人們太多關注,直到近年出現感染人類的案例,而後爆發疫情並散布,才被重視,若能在疫情爆發之前有先發制人的研究,可能能夠改變人們對抗病毒的被動狀態。
由於 2009 年時科學家又找到了新的 HIV 品種,此研究第一作者 Yuan 認為傳染病的分析對於公共衛生非常重要,而研究團隊也期望能夠建立一個平台來評估新出現的傳染病。
Li 表示:「比爾蓋茲先前就曾說過,核子戰爭已經不是世人最嚴重的生命安全威脅,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不斷出現的傳染性疾病。的確,不管是新出現的或是捲土重來的傳染性疾病持續威脅著全球衛生安全、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結構。」
這項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可以證明 HIV 及其他動物性傳染病所帶有的動態本質,這些病毒當中有許多都曾經在某些地區造成流行,甚至造成全球性的疾病。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也能用於評估 SIV 甚至其他許多不同由動物帶原的病毒對於人類的危險性。
Study confirms: Forms of HIV can cross from chimps to humans
(首圖來源:Flickr/Mark Fosh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