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錯誤以為同性戀才與愛滋病有關,導致異性戀缺乏防護意識而延遲就醫。愛滋防疫專家強調,無論已婚與否、性傾向為何,民眾應視愛滋篩檢為健康檢查的一環,才能活得幸福又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公衛護理組主任莊苹表示,延遲診斷的指標為確診感染愛滋後三個月內就發病,台北市的愛滋病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五年來,男同性戀者延遲診斷率從三成四降至兩成六左右,異性戀者的延遲診斷率都在四成以上,去年甚至逼近六成。
莊苹表示,愛滋容易被當作攻擊性向的手段,但是上述數據反映,在社會壓力影響下,男同性戀者比異性戀更注重愛滋預防,並對相關篩檢服務具有較高認知,而異性戀容易誤以為自身與愛滋病毫無關係,進而忽略篩檢與預防。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在臨床上觀察到,異性戀的愛滋患者往往在急遽減輕、腹瀉、持續發燒等症狀出現後,才驚覺感染愛滋病毒。這個情形不只是忽視自身的感染風險、錯失預防與治療黃金期,在患者罹病而不自知的期間,還容易將病毒持續散播給他人。
莊苹呼籲,有過性行為的人,無論性別傾向都至少應進行一次愛滋篩檢;持續有無套性行為的人則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篩檢;倘若有感染風險行為,像是與人共用針具、有多重性伴侶、合併使用成癮性藥物、感染其他性傳染病等,更建議每三至六個月篩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