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國際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許多企業會在社群換上象徵LGBT+的六色彩虹頭貼,並舉辦相關活動支持同志友善,但你有注意到響應的公司幾乎是外商、台灣企業可說少之又少嗎?
DEI(Diversity, Equity & Inclusion,多元平等共融)顧問公司 Alpha plus 今日(13)發布獨家開發的「企業DEI影響力評估(DEI Impact assessment, DEIIA)」結果顯示,台灣僅有9%的企業在多元性別(LGBT+)方面有具體的友善措施或優於法規的政策,也就是有高達九成的企業沒有作為。
DEI是緊跟著ESG的重要趨勢,其核心正是ESG中的S(社會)面向,更是達人才永續的重要關鍵,而企業影響力評估(DEIIA)為台灣唯一 DEI評估工具,透過20個題目助企業了解自身在DEI的架構、行動、政策等面向上的發展狀況。Alpha plus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分析當中關於LGBT+面向的數據,發現有具體作為的企業不到一成,認同多元性別友善、準備開始行動的企業也僅有 23.9%,而高達67.2% 企業表示只遵循法規要求(例如禁止性傾向歧視),並未採取任何行動,對照上個月行政院民意調查結果有高達七成民眾支持同婚,顯示台灣職場環境保守許多,導致LGBT+人才仍無法安心就業、自在工作。
Alpha plus同步分析獨家的74項 DEI 指標發現,在多元性別(LGBT+)面向的12個指標中,「達成率」最高的三個作為是主管會給LGBT+員工同等尊重與對待(91.0%)、在勞動契約中明訂禁止性傾向歧視(69.7%)、員工中有出櫃族群(51.6%)。
《就業服務法》與《性別平等工作法》原本就有禁止針對性別與性傾向的歧視,不意外地企業有較高達成率;最低達成的前三名作為:提供跨性別醫療補助或保險(8.4%)、過去三年曾舉辦或參與LGBT+活動(12.9%)、過去一年內部曾辦LGBT+教育訓練(13.6%)。
更進一步指出,有提供跨性別者支持性資源或對外發聲的企業仍是少數,且有做到的幾乎都是外商企業,但較讓人失望的是有進行LGBT+ 相關訓練或溝通的企業只有一成多,畢竟缺乏理解就是造成偏見的主因,對比企業高喊的性別平等,實不應獨漏多元性別。
根據Alpha plus與企業長期的互動經驗,目前企業在性別平等政策或教育訓練上確實仍停留在傳統的「兩性」框架,多元性別(LGBT+)則多被忽略,如此不僅讓「性別平等」意識不夠全面,更無法建立真正多元共融的職場。LGBT+ 議題過去常被視為爭議性議題,但隨著社會文化與價值觀的改變,企業愈是刻意不碰觸,愈是凸顯與年輕世代人才的距離,面對日益嚴峻的缺工挑戰,沒有「表態」的企業將會越來越難找人。
根據美國Gallup與Alpha plus新世代人才白皮書兩項調查,Z世代自認是LGBT+的比例皆超過兩成,且年輕世代多認為LGBT+議題是檢視職場友善的重要面向,但回頭看卻有高達九成的企業沒有作為,顯示企業距離真正的「性別平等」仍有一大缺口。
其實建立多元性別友善職場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並提供五個方法給企業參考:
1.將禁止性傾向或性別認同歧視與騷擾的政策納入員工守則與雇用契約
2.進行教育訓練與溝通,並融入公司原本的性平活動
3.檢視公司軟硬體有無多元性別意識,像是性別友善空間、表單中非二元性別的選項
4.管理階層公開宣示或承諾,或對外參與活動
5.建立內部支持系統(如ERG員工資源團體)
新聞出處:三立新聞網 https://reurl.cc/Rqog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