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共衛生官員通報,英格蘭出現猴痘1b型病毒株(clade 1b)病例,該患者沒有明顯的旅遊史,也未與先前確診個案有接觸。
這名位於英格蘭東北部的患者在三月確診,接觸者追蹤未發現其他相關病例。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表示,目前正在進一步調查該患者可能的感染途徑。
猴痘的傳播與密切接觸有關,截至目前,英國的1b型病毒株病例主要出現在有非洲旅遊史或與感染者同住的人身上。猴痘的常見症狀包括皮疹或膿疱性病變,症狀可持續兩至四週,亦可能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背痛、倦怠感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今年三月,英國已將猴痘1a與1b型株病毒株自「高度關注傳染病」名單中移除。英國危險病原體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Dangerous Pathogens)在評估後認為,猴痘已不符合「高度關注傳染病」的標準,即高致死率及缺乏有效介入手段。不過,UKHSA也強調,這並不表示猴痘對公共衛生沒有威脅。
醫療人員仍須保持警覺,並透過疫苗接種等方式防止病毒在英國擴散,特別是高風險族群。UKHSA猴痘事件主管Dr. Gillian Armstrong表示:「猴痘對英國民眾的整體風險仍然偏低。」「大多數出現症狀的患者在發病前有密切身體接觸的經驗,包括按摩或性行為。」
The Pirbright Institute研究員Dr. Jonas Albarnaz表示,出現無旅遊史或接觸史的個案「令人驚訝」。他說:「公共衛生機構應調查此案例的感染來源,但很可能是透過與其他感染者的直接接觸所致,例如接觸到病變的皮膚傷口、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他補充:「已經有報告指出猴痘可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播,但目前尚未清楚無症狀傳播在疫情擴散中的影響力。」「雖然猴痘在非洲的地方性地區也會透過動物傳人,但由於英國並無此類動物宿主,這種情況在英國極不可能發生。」
他最後指出,疫苗接種仍是預防猴痘的最佳策略,建議高風險族群如與猴痘個案接觸者、醫護人員,以及有多重性伴侶的人應接種疫苗。
翻譯人員:Alice Ch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