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旭成/律師
今天是國際愛滋日,諷刺的是日前卻有民眾透過媒體自費刊登文章,標題諸如:「愛滋病年輕化 小心男男性行為」、「男男性行為釀愛滋病 年燒健保20億」,內容以引用政府單位數據為佐證,偽裝成衛服部發言,利用愛滋結合同志來汙名反對婚姻平權,此類不實言論其實屢見不鮮。
例如日前反同團體花費鉅資在報紙、媒體刊登廣告宣傳修改《民法》972條將來會使小孩不會叫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甚至會有人獸交、亂倫等謠言。花蓮縣花崗國中7年級社會科段考,公民考題居然出現「同性戀合法後,女兒可以嫁繼父、兒子可娶繼母」等誇張內容,另外在各學校家長群組也一再出現這種謠言,企圖製造恐慌,來阻礙立法。
實則,依民進黨尤美女委員提出的《民法》修改版本,除了增加同性戀可平等適用異性戀婚姻以及法院在認可收養時不能以收養人性傾向來歧視外,並無動搖到異性戀婚姻的制度,換句話說,只是保障範圍擴大,並沒有動搖異性戀婚姻及家庭制度。至於反對者動輒提到改變千年傳統及家庭價值更屬無稽,姑且不論價值係主觀且隨時代改變,光是改變什麼價值,反對者就一直無法說清楚,更何況中國傳統是一夫多妻、童養媳、裹小腳,這些不合理的制度都因時代變遷,人權思想提升而改變,可見傳統制度並非一成不變不能被改變。昔日修改《民法》將子女姓氏從從父姓改為父母雙方約定,也引起會亂倫、破壞傳統等類似批評,然時至今日卻未見當初反對者所憂心的情況發生,反而更加穩固提升婦女地位。今日為何不敢勇敢的改變,只要跨出這一步,台灣將會成為亞洲的人權之光。
我們可以理解人對於未知的事物會害怕,也怕改變會破壞現有秩序,正如同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持人陳信聰在臉書上坦言,其對同志內心深處總是會浮出莫名的恐懼與不明確的負面情緒,或許正因這種不知緣由的排斥與恐懼,而使這些反同團體不斷投下金錢宣傳錯誤資訊。
其實同志並不少見於你我日常生活,筆者曾帶領社區大學學員探訪同志議題時參訪晶晶書庫、伴侶盟以及紅樓與同志朋友作交流對談,學員於參訪交流後坦承,原本對同志有負面感覺,在交流對談後,就覺得同志沒什麼就跟一般人一樣,那種負面的感覺已經消失。是啊,當了解愛滋相關知識,就不再對愛滋感染者有恐慌、歧視,當了解認識同志就如同你身旁的好友、同事、家人一樣,就不會有莫名的恐懼與負面情緒。
願雙方都能加深對話,針對法案內容好好討論,同志能了解反對者的恐懼與憂心,反對者能知道同志的心聲,切莫中傷再加深社會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