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c東網專訊】 雲南愛滋感染人數屢居大陸首位,據雲南省防治愛滋局資料,截至去年10月,雲南省內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高達87634宗;今年新報告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逾九成是經性傳播。據在雲南西雙版納一個防範愛滋病項目的負責人表示,雲南內暗娼問題不斷,且普遍市民對愛滋病的認識和防範意識較薄弱,促成當地愛滋病問題加劇。
在美國註冊的非政府組織「福華國際」(Bless China International,簡稱BCI)在2006年推行防範愛滋病項目。負責人馬元瓊指西雙版納人口較複雜,有不少是流動性的外地暗娼或外籍暗娼。而該批暗娼群年齡介乎14歲至50多歲,一般收費非常低,教育程度偏低、她們沒有太多選擇客人的餘地,是感染或傳播愛滋的高危群。
馬元瓊稱,很多暗娼入行都是被迫或走投無路,及後因覺得容易賺錢就拒絕轉行;亦有人純粹為了物質享受。馬多年來跟其他工作人員到市區內的隱秘場所,跟暗娼及其老闆打好關係,並向暗娼們傳播性知識,教導她們勸服客人使用保險套的技巧,鼓勵她們接受身體檢驗等,甚至會勸服對方改行。不過工作人員在勸說的過程中,都被暗娼的老闆惡意對待,「有的會恐嚇,有的會把我們趕走」。
另據BCI國際管理總監廖智庠透露,該項目推行頭兩年基本沒有太大收穫,但最終至今已與400位暗娼建立聯繫,並成功勸服30人轉行。馬元瓊補充指,「數目是很小,但能勸一個是一個」,而暗娼轉行後,團隊會定時與她們接觸,以免她們重操舊業。
廖智庠又指,西雙版納的市民一度因不了解愛滋病,而歧視愛滋病病患者;最初推展項目時,只有極少量市民了解愛滋病的預防或傳播途徑,「很多少數民族不知道保險套是甚麼,更不知道怎麼用」。所幸現時歧視情況逐步改善,「若歧視問題持續,會出現很多隱藏個案,後果更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