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同地方的研究均顯示,自我檢測擁有潛力提升愛滋病病毒測試的覆蓋率,並可以讓感染人士及早獲得治療。
文/關懷愛滋倡議及社群研究經理何冠雄、關懷愛滋預防項目主任馮夢哲
要降低愛滋病感染人數,除了預防性投藥外,及早測試及早治療也是預防策略重要的一環,因此測試的普及性非常重要。自我檢測工具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視為有效干預高風險行為的方法,多項國際研究均指出,家用測試能提供一個讓受測者能夠私下得知感染狀況的選擇,並有效提升進行愛滋病病毒測試的人數。
自我檢測讓病患及早獲治療
中國內地廣州市的自我檢測發展漸趨成熟,亦值得香港借鑒。廣州市非政府機構「嶺南伙伴」聯同廣州市疾控中心及廣東省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於2014年推出自我檢測工具「嶺南准」,其服務早已覆蓋廣東省,並逐漸推廣至其他地區。使用者可以透過網上預訂,由速遞公司便傳送自我檢測工具予使用者,測試結果亦會透過短訊通知,並有醫生解答相關查詢。
這些措施皆有助增加私隱度及減輕到中心進行測試的不便,增加社群人士測試的動機及決心。截止2017年年底,「嶺南准」發現超過二百個新感染者,大部份的感染者都正在接受治療。
不同地方的研究均顯示,自我檢測(家用測試)擁有潛力提升愛滋病病毒測試的覆蓋率,並可以讓感染人士及早獲得治療。現時香港政府未有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推出自我檢測(家用測試)的計劃,單靠非政府組織的力量,難以監管市面上的自我檢測配件質素並進行大範圍的推廣,讓更多有高風險感染的人士及早進行測試。
性教育、性別平等均重要
另外,在綜合性預防策略中,結構性的干預是重要的基石。關懷愛滋的調查顯示,55%的受訪年青人對避孕知識的認知依然錯誤,如認為體內射精及計安全期是有效避孕。香港性教育多年毫無寸進,香港於1997年推出的《學校性教育指引》既沒有時數建議,亦沒有統一議題,二十多年來更是未見任何更新修訂,遑論落實到教學層面,導致學生接收到的性教育內容分散模糊、時數難以保證。
事實上,台灣及內地不同城市在性教育的進展上有很多值得參考的地方。根據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文件指出,台灣法例規定所有學校均需推行性教育,相關法例包括《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和《性別平等教育法》。
在這法律框架下,台灣自1990年代後期起將性教育的課題納入小學及中學/職業學校的課程。2004年制定的《性別平等教育法》進一步規定所有小學及初中學生須每學期參與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與性及性別相關的不同課題均納入中小學課程,有助青少年建立生活技能、加強他們的性健康知識及反思自我性價值觀。另一方面,中國北京市及鄭州市於2018年3月首次為中學教師舉辦由政府頒發證書的性教育工作者認可課程,課程主題不單包括性病、性行為等性健康知識外,亦包括性別平等及性行為意願等不同主題。
當中國政府也願意逐步面對青少年性健康議題時,香港政府表現卻不盡如人意。面對非政府組織和公眾的建議及質詢,香港政府多次以「性教育已納入中小學各學習領域、德育及公民教育科課程內,按校本推行」作為回覆推搪。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於立法會回復議員有關本地性教育狀況時,更稱《學校性教育指引》「是一份歷史文件」,不會修訂,亦不會撤回。
小結
綜上而言,香港在綜合性預防策略中未能與時並進,於暴露前預防性投藥、自我檢測(家居測試)及性教育的發展均明顯需要迎頭趕上。因此,我們希望政府在愛滋病工作上有90-90-90的目標時,也能在策略上有更宏遠及肯定的方向,讓愛滋病病毒感染下降的目標上不致流於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