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 Q&A
愛滋Q&A
40%愛滋感染延遲診斷 專家憂防疫漏洞

衛福部疾管署統計,2012年起,台灣每年愛滋感染逾2千人,2014年後更逐年攀升,今年已有2317人感染。醫師指出,台灣愛滋感染延遲診斷比率占40%,國際先進國平均僅20%,國內對愛滋的環境歧視、雲端藥歷公開等影響感染者就醫意願,形成愛滋防疫漏洞,籲政府提升愛滋友善環境。

安妮(化名)16年前懷孕時,醫院告知她感染愛滋,她驚覺,自己對愛情忠誠又固定性伴侶,對罹患愛滋難以接受。進一步追查才發現是丈夫對感情不忠,卻在感染後又隱匿事實,傳染給自己。無奈家人誤會,安妮遭親友掛上不守婦道的罪名,不敢就醫,承受莫大壓力、離婚收場。

疾管署統計,每年約50至60位女性感染愛滋,相較男性逾2千人,雖然個案較少,但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義大醫院感染科主任林錫勳表示,台灣性別結構僵化,女性易遭受負面標籤與汙名化、被認為行為不檢點,害怕就醫,等到發病才就醫,延遲確診比男性嚴重,發病後死亡率為男性的1.4倍。

林錫勳說,台灣社會對愛滋感染者相較國外較不友善,無論在法律或就醫,如醫師查詢雲端藥歷後,愛滋感染者的就醫、用藥資訊會曝光,不僅時而就醫遭歧視,也可能讓家人、社區鄰里知道而影響工作、念書或家庭關係,不少感染者寧願跨區就醫或自行停藥3個月,待雲端藥歷歷史紀錄消失後,才繼續就診。

林錫勳認為,打造愛滋友善環境,雲端藥歷中愛滋感染者的資訊應保密,讓患者不因擔心曝光延遲治療,醫療院所也應加強感染管控。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8月曾召開愛滋病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會,針對雲端藥歷資訊揭露和愛滋感染者就醫與隱私保護進行討論,原擬僅對愛滋指定醫院開放雲端藥歷,但專家認為,雲端藥歷限制特定疾病的適法性及技術問題仍待解決,也需兼顧感染者用藥、醫療品質,仍需後續協商尋求共識。

林錫勳提醒,愛滋感染不分性別,有性行為就應進行篩檢,固定性伴侶需半年至一年篩檢一次。

 

新聞出處

相關文章
購物車
Scroll to Top
訂閱電子報
訂閱電子報獲得紅絲帶最新消息!